close

這是一部很神奇的劇,雖說是劇,我倒感覺比較像是把一部電影拆成9集。
看完已經一兩周了..我還在反覆回味安娜說的話,牽動我心裡很深的地方…

在還沒看之前,眾多的分享和影評中,本來以為是在描述一個高明的真實詐騙案故事,

似乎跟在《Tinder大騙徒》的熱度後繼續。看下去才知道…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它不是紀錄片,也並非在描述一個詐欺者犯罪故事…就我而言,這是一個追夢者的故事。

這部劇集可以探討的面向太多了,關於安娜本人的天賦優勢全息圖(事業動機碼516/內在能量碼112/坐鎮碼628)解析,我會留在影片說明,這裡用文字闡述一些劇中觀察。

整部劇集是透過記者潔西卡普萊斯勒 (Jessica Pressler)在《紐約時報》中的報導改編而來,不過我想,真實發生的人生劇情,可能比劇中演的還要誇張。

======以下有劇透,在意者請看完劇之後再回來===

95665.jpg

======以下有劇透,在意者請看完劇之後再回來===
【關於安娜】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這句話我想在安娜身上體現無疑,我們常說「做什麼像什麼」,當我們想要成為「有錢人」,我們就要有有錢人的「樣子」。而安娜不是只想當土豪型的有錢人。她要的除了有質感、有美感,更多的是一種高階的「貴族感」,而且她真的有認真做功課,談論藝術品總能用與其他人不同角度且令人讚嘆的觀點,這種種所有都塑造了她給人看見的形象,她真的就是個創業家,有自己的願景,想完成的使命。而回到我們自己的現實生活中,我們也能想想,我們的「內」與「外」有合一嗎?

ie_82578.jpeg

夢想
在整部劇集裡面,我們很確定安娜所有行為的初衷就是她的夢想。
當安娜第一次因為身分有點被質疑,而與她的男友宣告她的夢想時,這一幕我想她喊出了她的夢。她千里迢迢從德國來到紐約,想辦法進入上流圈子,為的就是要打造她的安娜戴維基金會(ADF, Anna Delvey Foundation)。這個基金會是藝術家們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我覺得某層面也包含了她自己,她要打造自己的「歸屬」),基金會將會成為全球藝術的尖峰,其中也包含了最高檔與奢華的俱樂部;而她就要站在這個尖峰的頂端,把關與整合所有。
她的夢想,她很清楚;是個大夢,她也很明白,所以她無所畏懼、不顧一切地,就是往這個目標狂奔,所有的過程對她而言都是小事。所以有些「小謊」她不得不做,不得不說,為的是她要打造的是一個更大的世界。

 

f46364b0-d60c-409b-af0b-5a9808679cfd_57890137.jpg

到底是不是德國富二代?
其實在整個劇情當中,安娜本人都沒有直接說她的父親到底是「誰」,只說她有一筆金額巨大的信託基金,在很多時候把「我爸會匯錢」這句話掛在嘴邊,加上她的時尚品味,與人交談時的自信,導致身邊的人深信不疑她就是個富二代,父親也肯定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才會塑造出如此氣質出眾的社交名媛。她所營造的形象,讓周遭的人對她畢恭畢敬。
這顯示了現在社會的盲點,我們以為的真實,是真的嗎?還是我們通常是透過一個人的外在表徵,想像他/她可能的樣貌,並透過社群媒體營造出來的表象,勾勒我們以為是「真實」的畫像。

原生家庭
在劇中其實關於安娜的童年「事實」描述地很隱微,多是透過記者的訪問與拼湊,甚至看到最後我們都還不能確定那個人是不是就是她親生父親。如果是,那麼我們也會發現,其實她的家庭是很純樸的,但她無論在家,或學校都是個「局外人」。而每次提到安娜的父親,她似乎都有種情緒在底層翻攪,只是我們仍無從得知那到底是「什麼」。這讓觀劇的我們,都對於她的原生家庭到底長怎樣還是很模糊。
在最後兩集,記者去到德國找到安娜的父親,因為她始終認為「平淡的生活不會造就出安娜」。這句話其實分幾個層面,要嘛就是我們普世認為一定有一個很會做生意的父親,所以童年就沉浸在商業氛圍裡,因此才會有一個很有生意頭腦的孩子;另一方面則是,她的過去苦到她渴望迫切地想要翻身,所以自學上進,培養自己的眼光與實力,給自己隻身遠離家鄉創業的勇氣;也可能,她就是不甘於平凡。大家怎麼看呢…?

【關於上流社會/白領階級(專業人士)/小資族】
上流社會:法爾&諾拉,幾乎可以說是安娜進入上流社交圈的門票。從這個圈子我們也可以看見所謂「人脈引薦」的重要。安娜也不是低俗的拜金女,她想透過男友幫忙,但她開始發現男友只是含糊帶過,於是她就靠自己,取得諾拉的信任,開始引薦身邊有力的人士給她認識,成功進入上流藝術圈。這對她後來要取得貸款也是很重要的一步,畢竟,當一位上流圈人士引薦「朋友」給你,通常我們也不會有過多的懷疑。這是安娜很聰明的地方,她懂得運用人脈資源。

INVA_103_Unit_01840R.jpg

白領階級:
劇中最關心安娜的兩個人:記者薇薇安和辯護律師陶德,一個即將臨盆,一個為了安娜的案件已經快要被老婆放生,還有中間很關鍵的那位差點幫安娜弄到貸款四千萬美元的律師艾倫。其實,他們也把自己的某一部分投射到了安娜身上......
記者薇薇安,因為過去的一個事件導致自己在新聞媒體圈名聲受損,她想要為自己寫出一篇驚世報導,不想要在公司裡面是被流放邊疆的位置,雖然有孕在身,她還是很想要衝刺一番扳回一城。而她發現安娜的故事,越挖掘越發現安娜的不容易和決心與野心,她發現安娜也是走在那個要「證明自己」的路上...寫出完整的故事,是對安娜的「公平」,也是她對自己的「公平」的追求

Anna-Chlumsky-as-Vivian-Kent-in-Inventing-Anna.jpg

辯護律師陶德,有著自己在共享辦公空間租借的辦公室和一個助理,而太太的娘家就是一個大律師事務所,他不想依附在其下,不想要是「某某人的老公」,他想要「成就」自己。透過安娜的案件,本來律師與當事人的界限如同心裡醫生與病人,應該要界限劃分清楚,收多少錢,做多少事。只是這位律師對安娜案件付出的程度已經超乎他的責任。他看見這小女孩要證明自己的勇氣與用力,隻身一人在紐約闖蕩,他的「被需要感」也被啟發,這大概也是他的生活中沒有被觸及的一部分…他也想幫助安娜成功,就像是幫自己成功一樣...

8ce1423b-6fdb-4707-9995-174a89719472_750x422.jpg

金融律師艾倫,這是華爾街時薪每小時2千美元的大律師。本來他是每天日復一日的平淡生活,沒有什麼熱情,一開始對這小女孩來跟他提一個天大數字的貸款完全看不上眼,直到參加安娜的派對,透過「名人」、「大銀行」的介紹,他開始信了,而且是深深相信,他開始每天很有熱情的上工,他內在某一部分的熱情因子被安娜所感動。
我想他也不小心比較了安娜和自己的女兒,安娜有真實的夢想,有真切的行動,他也被深深感動了,所以開始為她的4千萬美元貸款去奔走,不得不說,安娜的感染力真的很驚人。
我認為劇中的他是被安娜第一個「真實地」騙了的可憐人,由於其他的「騙」都有點模糊地帶,我們只能說是透過一些言語、氣質的包裝讓人相信了,但這裡確實有出現實際行為。我們也能看見,有些時候,事情的看似嚴謹的環節還是可能有一點點漏洞,當你的VIP顧客急著要點什麼,你會不會先答應她?而安娜的勝點在於,把那個漏洞當成有利自己的機會。

小資族:瑞秋
這個反將安娜一軍的「朋友」。其實她也是離家背景來到紐約,有個紐約夢的女孩,乖巧、安份守己,在雜誌社裡工作,可能也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名人,過上好日子。
認識了安娜這個闊氣的朋友之後,出入高檔餐廳,動不動放假旅遊做SPA,都不用出錢。到最後一起去摩洛哥一個高級度假村度假,還一直想要出去參觀一個很貴的「花園」,安娜的貸款還沒下來,所以付不了錢,她驚慌失措之餘只好拿出自己的公司信用卡代「墊」了費用。
而她卻告安娜詐欺,最後還誘使安娜被警察逮捕。(我承認我真的有覺得她就是個bitch)這是所有罪名裡面最不能理解的一部份(當然最後她也告輸了)。就是妳習慣別人付錢,但是人家也不是有義務付錢吧?!出去玩要選高檔的餐或是景點沒問題,但如果自己也負擔不了,你會開那個口嗎?
我們也可以反思看看,是不是習慣了伸手,就覺得理所當然?

rachelinventinganna-1644959876695.jpg

所以安娜在最後非常非常嚴重聲明,這一條絕對不能輸,她不是凡夫俗子,不是附庸風雅,更不是只愛錢拿來享受的拜金女,她不是「瑞秋」;她是女企業家,是幹大事的人,而且,她真的真的 就要成功了。

【劇情視角】
其實這部戲裡還包含了很多諷刺社會現象的地方,包含安娜與男友的關係,男女之間的付出能算是詐騙嗎?以及可能是安娜唯一承認的朋友奈芙所代表的黑人女性歧視議題女性創業的弱勢;那個私人瑜珈健身教練代表的「念念有詞正能量」部分…這都留給大家自己去感受了。

Inventing-anna-Alexis-FLoyd-Neff.jpg

這一部片裡面塑造的安娜,沒有說她對還是她錯,裡面都是透過安娜身邊的人的角度去旁觀主角,可能她也並非唯一的主角,留給觀眾很大的自由度,看我們想從哪個角度切入..都可以。

就我而言,安娜只是一個追逐夢想的人,並且具備創業家所擁有的所有特質,有夢想、有勇氣,有行動力,心智強大;並且願意在追逐夢想的過程承認自己的不足,會想辦法解決問題。

其實在看劇的過程中,我覺得她一路走來都不是真心要騙人,她真的想付錢,也真的想還錢,只是她的貸款真的差那麼一步就要下來了,最後已經走投無路,甚至露宿街頭,她只好拿出假支票去換現金,在她拿出來的那一刻,其實她還是猶豫了一下,這一幕真的看了很心疼。而去換現金的時候,櫃員本來懷疑,但瞥到了她的名牌包,所以不疑有他,也再次又呼應,這個社會..是不是只看表面呢...

她很孤單,她沒有家人的支持,朋友…也不知道有幾個是真心的,她依然死命地就是非要不可的決心
我想,如果在現實當中,她最後成功了呢?在這個結果論的世界,會用什麼眼光去看待她呢..?會不會變成一個年輕有為女創業家的故事 ?

最後我們就引用 原報導記者Jessica Pressler 結尾這段總結:「安娜看透了紐約這座城市的靈魂,她了解只要現出閃亮的東西、大把鈔票和財富的象徵就能分散其他人的注意力,只要把錢掏出來,人們眼裡也容不下其他東西,重點是,這一切是如此容易。

AAAABZZGGXJkyO5kMudVpgJQCaMPfEfGHWjhSkF8qqgc3UGAhCJcLiEXiezMlyaH1E_JoJo91MjDfHBnDtWpyUAHgjx4Esim.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吉小姐 的頭像
    吉小姐

    吉小姐的工作室

    吉小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